2011-02-18 15:23国际(香港)易经风水研究院
所谓阴宅,就是安葬祖先灵柩的地方,也就是坟墓,是祖先得以长眠安息的地方,故称之为阴宅。
我们民族的传统历来都是很重视尊敬祖先,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以也非常相信给祖先找到一个好的安寝之所,必定能带给子孙后代吉祥如意。所以也就逐渐形成了风水这个特殊的理论体系。
那阴宅风水到底有没有呢?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呢?它的起源与存在机制是什么?它的物质属性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延续数千年而不灭?到底是不是真的在影响着子孙后代呢?关于中国古典葬制的起源,关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陵园风格的演变,关于魂魄离聚的生死观与葬式的演变,关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厚养薄葬的源起,关于殡葬改革与精神文明建设,关于现代公墓及现代殡葬事业等等,都不能恰到好处地回答这些问题。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引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有生就有死。生则不时,死则有地。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人所做的首要工作就是殡葬活动,殡葬活动是人类为自身进行的一项古老而永恒的活动,是极富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透过殡葬活动的历史演绎来探究其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此间存在一条永恒的定理:没有“死”就没有“生”。
风水术一词起源于汉代的殡葬活动(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相地行为),没有殡葬活动就没有风水术。在过去的几千年里,风水术的存在离不开人们对灵魂存在与否的认识,如果人们不“默认”鬼魂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殡葬活动(起灵、招魂、扛灵幡等现象)。几千的传承,有它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就是现在一提起风水术,大多数人会联想到坟墓……。为什么会这样?要想说明白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先认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鬼文化”。
鬼文化曾经是中国社会颇具影响力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法国学者“格罗特”说:“在中国人那里,巩固地确立了这样一种信仰、学说、公理,既似乎死人的鬼魂与活人保持着最密切的接触,其密切的程度差不多就跟活人彼此的接触一样。当然,在活人与死人之间是划着分界线的。但这个分界线非常模糊,几乎分辨不出来。不论从哪方面来看,这两个世界之间的交往都是十分活跃的。这种交往既是福之源,也是祸之根,因而鬼魂实际上支配着活人的命运。”这仅是从信仰方面着眼,其实鬼文化所造成的影响何止于此,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哲学、艺术、文学等方面无不烙着它的斑斑印痕。即使在今天的偏远山区,鬼文化的某些事象也仍在不同程度地被接受、被传承。
假如我们将目光移向整个世界,则会发现鬼文化乃是一个带有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无一例外地有过对鬼魂、冥界的种种设想,都有过祭鬼、驱鬼、招魂、鬼事禁忌等诸多行为现象,都有过丰富多彩的鬼故事流传。可以说,它是每个民族的历史卷中必然要揭开的一页。
那么,什么是鬼文化呢?在我们看来,鬼文化是古代的人们对人类死亡现象及相关问题的思考所带来的观念和行为。它大体由以信仰为核心的观念(如鬼魂观念、冥界观念)和仪式、风俗为表现形式的行为事象(如丧葬、祭鬼、驱鬼、招魂、鬼故事的讲述以及鬼事禁忌)构成一个整体。前者是抽象的、隐秘的、深层的;后者则是具体的、显现的、表层的,是对前者的“物化”。除此之外,各种有关鬼的小说、戏曲、美术、建筑、音乐、舞蹈、歌谣、谚语、俗语等,也属鬼文化的范畴。
我们知道,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今天的人们掌握了科学理性地认识自然和人自身的现象的武器。然而原始时代的人类却非如此,他们由于受认识能力的局限,对自然界、人自身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认为世界的背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着自然现象和人类的行为,也就是“人类学”上所说的“灵力”(灵力的物质属性是“灵子”,它小于mm^-34)。在“灵力”观的基础之上,原始时代的人类又因为对梦境、幻觉等生理、心理现象的误解,把梦幻中的自我视为“第二个自我”,赋之以超人的特性,并推及到整个自然界,萌生出“万物有灵”的观念。这种观念一经与人的死亡现象相联系,便发展为以死人为对象的鬼魂意识。人们害怕它,信仰它,并在行为上做出种种举动(如遇到困难祈求本部落死者鬼魂帮助,事情顺利时对鬼魂进行祭献、答谢等),从而形成最初形态的鬼文化。这样的思维流程在世界各民族都是共同的,中国也不例外。因此,鬼文化是发轫于原始时代具有普遍性的文化创造。
中国的鬼文化在原始社会的土壤中萌生,同时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化而有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变异、更新的过程。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和道教、佛教先后对中国鬼文化造成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儒家思想以忠孝为本,养老送终是其所倡导的重要内容,同时儒家又是对传统极为推崇的学派。因此,尽管孔子对鬼神采取保留的态度,在《论语•先进》中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并对厚葬极力伐挞,但对中国鬼文化仍给以莫大的关注。突出表现为对中国鬼文化的一些事象作出义理化的解释,并加以制度化、规范化。义理化也就是伦理化、社会化,将伦理观念、社会观念注入纯属于巫术、仪式范畴的鬼文化事象的解释之中。这一倾向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鬼文化从自然性向社会性的转变。而制度化、规范化的后果,则在丧葬、祭祖、招魂等方面归纳了一套完整的礼仪模式,为后世社会所传承。
在中国本土生长起来的道教,虽然主张通过修练而长生不老以致成仙,尽量回避谈论鬼神的话题。然其思想渊源是《易经》之中的阴阳观念,这就使之跟以人鬼构成阴阳对立的“鬼”难以绝缘。因此,道教对中国鬼文化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原始宗教中的阴阳观念的继承与强化,认为鬼魂是人死后精魂所化。后来,在与佛教的斗争中,道教仿照佛教地狱观念所构想出来的幽冥世界、泰山府君、五方鬼帝及冥吏鬼使,也为中国鬼文化的殿堂增添了不少色彩。此外,因“巫术”在封建社会以后走向衰落,道士替代了巫师“的大部分职能,如主持丧葬仪式、驱鬼捉鬼活动,成为操作鬼文化事象的重要角色。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固有的鬼文化更给予强有力的改造。在佛教的教义中有很成熟的轮回和地狱观念,佛教认为,人体不过是灵魂的肉身,众生都要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地狱、饿鬼、畜牲、人、天、阿修罗)中生死循环。轮回造成了投生、转世、替死鬼观念在中国鬼文化里泛滥。特别是地狱观念(如四川丰都鬼城,现已在三峡水下),对中国鬼文化造成的影响更深。佛教为吸引教徒,极力渲染地狱的恐怖,并制造出“八大地狱”、“八炎火地狱”、“八寒冰地狱”等名目繁多的地狱。各地佛教寺庙里喜欢绘地狱的壁画,各种佛经变中多有叙述地狱惨状的内容。它对中国的鬼故事、戏曲、小说的影响是极大的。在行为事象中,则有斋七、放焰口、施食会、水陆道场、盂盆会等超度亡灵的活动,它们还演化成人生礼仪及岁时节日。
作为一种“准宗教”,中国鬼文化有其显著的特征:从信仰的角度说,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历史上许许多多的观念、行为都被它融入其中,因此表现出杂乱无序的特点:从信仰者的角度说,民众信仰之乃是希望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或者行为上的一种解决办法(哪怕是无助的),因此,中国鬼文化最容易被接受、被运用,并在接受、运用过程中根据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的价值标准,不断加以改造完善。
中国的鬼文化又是古代中国社会里最普遍的民间信仰和行为。远古时代自不待言,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作为信仰,虽然出现了道教、佛教这些层次更高的宗教,然而道教、佛教宣扬的是“仙文化”和“神文化”,它们只能作为一种美好的境界右望而不可及。并且道教、佛教均有一套严格的仪规,远不及鬼文化那样来得直接、简便。同时,鬼文化讲求的是人人平等,无论生前贵贱贫富,都难免一死,都难免要化为鬼魂,一样地要到冥间去接受冥王的审判裁决。这无疑给深受压迫、奴役的中国人民以一线希望,从而使这一文化在以往的社会里有其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们看到,基础广泛,源远流长的中国鬼文化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极为复杂的,即使同一观念或事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以丧葬习俗为例,丧葬在远古时代无疑起到了维系氏族、部落的聚结力,促进氏族、部落的发展,并促成了养生送死、尊重老人的传统习惯,但隆重的丧葬活动却也严重破坏了经济,影响了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中国鬼文化既是一种信仰,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信仰(这是鬼文化的内核),无论在历史上或者在今天,都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这是鬼文化的外壳),则值得我们重视,加以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还应当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鬼文化不像作为一种信仰的鬼文化,随着鬼魂信仰的生存基础的消失而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它早已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大血脉之中,成为中国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我们今天的绝大多数人都已经不相信鬼魂,但我们仍在使用“鬼哭狼嚎”、“鬼斧神工”、“鬼使神差”等这样的鬼文化积淀。
一个深刻的道理已经摆在面前:殡葬活动源于中国鬼文化,陵墓是中国鬼文化的产物,阴宅风水来源于中国鬼文化而应用在陵墓的策划与建造。
(二)释疑
一种事物长期存在的本身说明价值的肯定,否则不可能延续。
我们是信奉唯物主义的无神鬼论者。按照唯物论的观点,世界上是没有什么鬼魂的,古老的阴宅风水术没有存在的意义。
事实并非如此。几千年的传承,几千年的存在,几千年的价值,我们可以否定鬼魂的存在,实际上却否定不了阴宅风水的存在。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阴宅风水发动的内在机制究竟是什么?曾有人说是骨灰或尸骨的信息传递,那空坟效应又做何解释?也曾有人用19世纪70年代的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的著名的“万物有灵论”来解释,说人死后灵体不灭(一为躯体,一为灵体,把人一分为二,躯体为阳,灵体为阴),阴宅风水是灵体产生的灵力在起作用。这样解释还是不行,因灵体与鬼魂几乎同义。那怎么办呢?根据“存在这存在”、“否定之否定”的哲学思维来推论,阴宅风水的内涵,一定有某种物质的存在。
1、反物质世界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就是反原子,由反原子就可组成反物质。
1930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明确提出电子有两种,两种电子的质量相同,但所带电荷不同,除了带负电荷外,有的电子带正电荷。这两种电子恰好相反,即一正一反。带负电荷的电子叫正电子,而带正电荷的电子叫反电子。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果然发现了反电子,他因此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发现了反电子,在物理学界是一次巨大的震惊,它为研究反物质起了促进作用。既然有反电子存在,人们也就得以理解反物质的存在。过了12年后,又发现了多种反粒子。既然物质是由电子、质子、中子组成的,那么把反电子、反质子、反中子配成套,就能组成反物质了。物理学家根据物质组成的理论,进行反物质的设计,并付诸实现。1997年4月,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加洲大学等五个著名研究机构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先进的伽马射线探测卫星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它喷射出的反物质在宇宙中形成了一个高达2940光年的“喷泉”。这是宇宙反物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前不久,通过全球几十们科学家的通力合作,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成功地制造出了约五万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大批量制造反物质,引起了科学界的普遍关注。这已足够说明宇宙中确实存在着反物质。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充满矛盾的,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阳必有阴,有正必有反。有正物质就有反物质,有阳性世界就必有阴性世界。也就是说有正世界(常人肉眼看得见),就必有反世界(常人看不不见)。以高能物理学、天文学为首的多学科协奋战,历经半个多世纪,不仅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关于平行世界、平行时空、平行宇宙的理论业已成型。
人们知道,一项重大科学突破问世时,是很难估计它的应用前景的。曾有一位贵妇人质问电的发现者法拉弟:“电有什么用呢”?法拉弟巧妙地反问道:“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当100多年前,汤姆森发现电子时,他不会想到这一突破会应用到我们现在的手机、电视、电脑中。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明激光器时,也不会想到激光居然会应用到商店货物上的条形码、身份证上的防伪标记、灯光闪烁的迪斯科舞厅中。我们的祖先在发明了太极图时,更不会想到那一半阴性世界被今天的反物质理论所证实!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祖先是非常伟大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知道有阴性世界(反物质世界)的存在(而不仅仅是六十四卦的二进制),只是苦于没有办法证明之,只能用一些抽象的唯心的名称来代表阴性世界的存在(如幽冥世界、极乐世界等等)。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等价。也就是说能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反过来物质也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守恒,物质不灭。道家思想告诉我们:“精神可以改变物质,意识决定存在”。
从元素到生命,经历了漫长的一百多亿年,它是一条“能量”按“信息”指令程序“构象”的路。信息流布,能量充填,是物质生成过程。没有能量在信息上凝聚,按信息构形,就不会有“有形质的实体”。
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躯体来自父精母血,是能量形式:他的精神、相貌、心性、智商来自父母的DNA遗传密码,是信息作用方式。
科学家们观察到,枯叶的生成过程是先生成肉眼看不见的按信息充填的能场基质,再长成肉眼看得见的树叶;蒙上患者的眼睛,针刺截肢患者的“空缺”部位(虚空刺针),部分人会产生较原肢略短的幻肢感:将新鲜枝叶切除十分之一后,在“基利安照片”上仍能清晰地看到被切除的部分,只是较黯淡。这是形质虽然缺损,信息尚未改变的科学实例。
人死后,信息不灭,能量不灭,信息和能量同在,只是改变了存在方式:DNA遗传物质由正物质变成了反物质,由阳性物质变成了阴性物质,由阳性世界进入了阴性世界。
2、金字塔效应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断言在不久的将来,高能物理的宠儿“反物质”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人死后,如果不是存在某种物质,某种能量,某种信息,中国古老的阴宅风水就不会传承到今天;就不会有“阴宅事大,阳宅事多”,“一阴二阳三八字”,“一命二运三风水”等说法。
人死后的转化的某种物质、某种能量、某种信息,必然有它新的载体,必然有它极特殊的存在空间和位置。
以古埃及法老王的坟墓胡夫金字塔为例。
近百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科学家,使用多种科学手段对这座“坟墓”进行科学探索直到今天,从未间断。
美国物理学家格•帕特里克•费拉纳根从理论上对“金字塔能”做了解释。他认为,“金字塔能”实际上是一种电磁波的作用,不过这种电磁波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短得多,是一种微波。
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着微波,而金字塔形构造物的特殊结构,最有效地汇集了来自各个方向的微波,使它们谐振、增倍,从而构成了“金字塔能”,他在进一步研究后,提出一个平面金字塔的概念,并设计了一个“费拉纳根实验性感受器”。这是一个圆锥体。实验证明,这种圆锥体也具有金字塔形构造物所具有的同样现象和同样效果。(至于“金字塔能”的奥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3、地理效应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天列星宿,地列山川,天光下临,地德上载,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古人认为地球上的山川与宇宙中的星系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地球是宏观宇宙的缩影。造山运动的海陆变迁,山脉、水系的形成,都是宇宙各星系对地球长期作用的结果。
现代地球物理告诉我们,上述作用一方面通过改变地球地幔内岩浆的分布引起地壳的构造运动、板块漂移和地壳的升降;另一方面促使古水系的发育和形成,引起地壳表面物质剥蚀、搬运与沉积。山脉的起点为河流的发源地,山脉与河流往往相伴而行,最后逐渐下潜并消失在江河交汇或环绕之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jyjfs.com/yjfs/fszs/jjfs/20110218808.html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未知
2013-07-19
2013-07-19
2013-07-19
2013-07-02
20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