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风水网您的位置: 主页 > 书画艺术 > 书法 > 正文

杨士林:回归艺术的寂寞之道

居延汉简节选 杨士林 书

提到“北京方庄芳城园”,便让人想到一年前去世的吴冠中先生生前曾在这里的老式居民楼中“蜗居”多年,老艺术家的固执操守无形中为这个普通居民区增添了些许文化意味。3月1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同样“隐居”于此的一位艺术“杂家”——杨士林。

说杨士林“隐居”,是因为他坚持艺术创作却主动选择远离艺术名利场,甚至整个艺术圈,以致即便“圈内人”也很少有人了解他;说他是“杂家”,是因为他早年从过政,参与过古墓发掘工作,多年研究甲骨文,写过名人传记,坚持练习书法、教授学生几十年,出版书法理论文集,如今又时常参与古陶瓷等文物的鉴定工作……

然而,杨士林说,他是个“写字儿的”。

弃政从文,“发现”郑板桥

杨士林1947年出生于安徽农村,是当年家中唯一一位靠读书走出来的孩子。从最底层起步的杨士林历经多种工作岗位的历练,中年时在安徽阜阳地方从事行政领导工作。最初从村里的教书先生那里接触书法,逐渐靠临帖学习,杨士林与书法似乎有着不解的情缘。上世纪80年代末,一直喜爱艺术创作的他却选择了弃政从文,开始了以艺术为主线的生活道路。

杨士林说,当时觉得从政的环境、生活方式与自己的性格、内心需求有矛盾,便决定选择另一条路来充实自己的人生,“既然做了选择,就应该有决心坚持,人的一生总要走通一条路才好。”

“转身”后的杨士林“发现”了郑板桥。他说,弃官后扬州卖画的郑板桥让自己很有认同感,于是开始热心起对郑板桥的研究。他走访了郑板桥的故里和旧游之地,搜集了不少资料,先后于安徽文艺出版社和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郑板桥传》和《郑板桥评传》两本著作。杨士林说,回想起来当时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十分畅快。

此后,杨士林又开始搜集徐渭的历史资料,研读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诗文……他说这些“业余”工作让他更多地了解了历史,古代先贤的标杆让自己更加坚定了对书法艺术的研习。

艺术的坐标是永恒的

杨士林热爱书法,在蚌埠书画院工作后又逐渐开始教授学生,至今已带了20多名书法学生。杨士林说,自己教学生不收学费,这样就可以与学生坦诚相见,在热爱书法的共同基础上平等互动。那些年,每到周末,在蚌埠书画院狭窄的房间里总能聚集起一批蚌埠乃至周边县城的书法爱好者。杨士林认为,教书法绝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法上,他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循循善诱,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他提出了“倚帖创作”的观点,要求学生严格临摹古人碑帖,逐渐“倚帖”而有所发挥,形成自己的风格。

杨士林说,今天的人们喜欢谈创新,喜欢谈当今时代的风格,但文化艺术,特别是像书法这样传承久远的艺术,究竟怎么创新?当代的风格又是怎样的风格?面对这些问题,似乎没人能给出清晰的答案。“不了解历史,没有历史的坐标,就无从谈什么创新,中华文字几千年变化不大,甲骨文摆在面前算不算创新?”而所谓“风格”也必须通过艺术史发展和淘汰,“风格要由后人来界定,实在不是一个口号或者振臂一挥所能造就的”。

艺术似乎是今天的热门词汇,人人愿意参与其中,书法似乎又成了最容易介入的领域。杨士林说,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艺术品的鉴别,他都坚持一个“坐标系”的原则:在历史的纵向排列和当代的横向排列中,眼前的作品到底该在什么位置。“没有历史的眼光和比较、反思的意识,就很难认清自己,也很难认清别人。”

“当今,许多人无法认清艺术与权力的关系,无论是艺术市场还是品鉴作品,权力本位的思想仍然很重。但艺术自有它的规律,该淘汰的终归要淘汰,艺术的坐标不是可以随意更改的。”杨士林说。

以静养性,艺术之道本该寂寞

7年前,杨士林从安徽迁居北京,他说自己仿佛生活在艺术的“暴风眼”。“来北京让我减少了不得已的应酬,安静但不寂寞。”杨士林说,北京生活的另一个好处是自己可以时常到博物馆、美术馆,特别是一些拍卖活动的展览现场近距离接触古代经典,“这是在其他地方难得看到的”。

杨士林清醒地说,北京的另一面是诱惑多,各种活跃穿梭的“艺术家”,各种“天价”艺术品出现,对普通艺术创作者来说都是考验。

杨士林质疑说,许多人搞当代艺术,模仿西方,玩弄概念,最终因缺少本土的文化根基很难有长足发展;而搞“传统”的根基又怎样呢?杨士林认为,关键还是要踏踏实实反思和研究,从提高技法做起,“艺术界似乎有个50岁现象,有些人一种笔法、一类形象反反复复在画、在写,机械重复自己,没有了改变和提高的动力,给人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更为普遍的问题是,现在很多人认识不到艺术创作的苦,似乎随随便便就可以出作品了,而且竟然还可以卖到很高的价钱,颇有些“名利双收何乐不为”的劲头。“大批年轻人也蜂拥而至学艺术,学艺术本身不是坏事,但千万不要只看到表面的风光。真正的艺术终归还是寂寞之道。”

杨士林坦陈自己很清楚今天和自己当年的时代不同,要年轻人完全投入到书法或者某一门艺术中的确很难。各种压力、各种事务、各种诱惑……有了这些东西,怀揣各种功利的目的,丢掉了一个“静”字,也就逐渐忘记了如何反思,如何学习。

“踏踏实实读一些书吧,这只是我的方法……”谦和的杨士林微笑着说。

(记者:朱永安)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jyjfs.com/yjfs/news/shys/sf/201104091239.html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设计师:你千万不能逃风水课!
为何说父母就是家里的神?
已婚和想结婚者:女方的生日很重要
误定财位会带来严重后果
室内最容易被忽视的十大“凶气”
直观评价上风上水的好地方
今年炒股的朋友该如何旺财
好风水如何修身养性?
现在企业的管理
图片新闻
龙年到来了黄界龙大
龙年到来了黄界龙大
黄界龙院长应邀出席
黄界龙院长应邀出席
黄界龙院长2012年4月在
黄界龙院长2012年4月在
黄界龙院长在京钓鱼
黄界龙院长在京钓鱼
黄界龙院长与妙波老
黄界龙院长与妙波老
黄界龙院长出席桂林
黄界龙院长出席桂林
易经风水:黄界龙大
易经风水:黄界龙大
黄界龙老师教你起名
黄界龙老师教你起名
风水讲命:命是万物之
风水讲命:命是万物之
罗和平:罗和平的神
罗和平:罗和平的神